第(1/3)页 天刚亮,苏瑶就拎着竹篮往水稻田走。 可刚走到田埂边,她的脚步突然顿住。 原本绿油油的秧苗叶子上,多了好些窟窿眼,有的叶子甚至被啃得只剩叶脉,风一吹,残缺的叶子晃悠悠的,像破了洞的绿布。 更让她心揪的是,田边的水洼里漂着几只青黑色的虫子,身子有手指长,还在扭动着啃咬掉落的秧苗叶。 “是二化螟!”苏瑶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跳进田里,蹲在秧苗旁仔细看。叶鞘上有细小的虫孔,用手指一抠,还能掏出乳白色的虫蛀,黏糊糊的,带着股腥气。 她扒开几棵长势弱的秧苗,根部也有虫咬的痕迹,新根被咬断了好几根,难怪有的秧苗看着还是蔫蔫的。 “苏瑶!咋了?”老周扛着锄头跑过来,看见秧苗上的窟窿眼,烟袋锅子“当啷”掉在泥里,“这是咋回事?叶子咋被啃成这样了?” 二柱子也来了,手里还拿着给秧苗松土的小铲子,看见水洼里的虫子,吓得往后退了一步:“这是啥虫?咋这么能吃?再啃几天,秧苗不就被啃光了?” 村民们听到动静,全围了过来。张婶蹲在田埂上,看着残缺的秧苗叶,眼圈一下子红了:“这可咋整啊?刚把返盐的事解决,又来虫子,咱村的水稻咋就这么难种?” “要不买农药吧?”有人小声说,“上次在县城看见过治螟虫的药,一瓶要六块钱,虽然贵点,但能杀虫。” “六块钱一瓶?” 苏瑶抬头问,心里飞快算账。 “那咋办?总不能看着虫子啃吧?” 二柱子急得直跺脚,伸手想抓水洼里的虫子,却被苏瑶拦住了。 “别抓!二化螟会飞,抓了也没用,还会引来更多虫。” 苏瑶站起来,擦了擦手上的泥,脑子里飞速转着办法。去后山挖苦楝树根?去年治玉米蚜虫用过,能杀虫,可现在苦楝树还没发芽,树根药效不够;用煤油浇?虽然能淹死虫子,但会污染田水,秧苗也会受影响。 “对了!艾草!” 苏瑶突然想起奶奶说过,艾草能驱虫,小时候家里储存粮食,都会放几把干艾草,虫子就不敢靠近。 她转身对村民们喊:“老周,你带几个人去后山割艾草,越多越好,要晒过的干艾草,鲜艾草也行,就是得多割点!二柱子,你去挑泉水,挑两桶刚从泉眼接的,别掺田里的水!张婶,你帮着把被咬得厉害的秧苗标出来,等会儿重点处理!” “艾草能杀虫?”二柱子挠着后脑勺,有点不相信,“我只知道艾草能熏蚊子,没听说能治螟虫啊。” “现在只能试!”苏瑶抓起一把艾草——是她昨天在泉眼边割的,本来想晒干了给家里熏蚊子,现在刚好派上用场,“艾草煮水有股劲,虫子怕这味,再掺上泉水浇在秧苗上,说不定能把虫子赶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