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又是光刻机-《重生之芯片大亨》


    第(2/3)页

    后世很多人一听几纳米就觉得多先进,就觉得国内几十年都做不出,实际这是啥也不懂的想法。要在实验室里,拿原子探针你可以把原子搭积木一样一个一个排列成你想要的任何芯片,你还可以一会让他排成S形一会排成B形。

    问题在于工业化是需要批量生产的,要不然人家一天出几千块芯片,你几天才出一块,怎么和人家比?

    良品率也是如此,人家一块硅片能出一百块芯片,你只能出五十块,那么同等条件下你就是比不过人家,这才是这个年代让国内电子产业被国外芯片冲的一蹶不振的最重要原因。

    尽管无线电厂的这台已经是改进型,但依然逃脱不了光掩模的直接覆盖,还有需要依托老师傅进行手动校准的工序,再加上后续的手动蚀刻,都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首先是光掩模的直接覆盖,每一次跟光刻胶的直接接触,都会缩短光掩模的寿命,一般来说一张光掩模最多也就重复使用十次左右的样子。

    当然这是小问题,一个玻璃做的光掩模,再做就是了,而后续的手动校准就很要命了。

    虽说VCD芯片只是毫米级,也可以接受一定的误差,但依然很精细,一旦工件台有一丁点抖动,或者老师傅手抖一下什么的,很可能就是大半张硅片直接报废的结果。

    再到最后的蚀刻溶液,那可是通过剧毒的溶液去腐蚀硅片得到的电路,就算溶液配比再精细,也不可能做到只让溶液刻蚀自己想要的地方,而不到处乱跑。

    因此无线电厂的芯片良品率只有不到40%,简单来说就是一张硅片上做出十块芯片,最多也就四块能用。

    而就这放眼国内也已经是非常高的良品率了。

    要知道这还是目前硅片和光刻机还有各种剧毒溶液不缺的情况下,要不是无线电厂这些年囤了一大堆,问题还真就大了去了。

    思虑再三郑南说:“老厂长我明白了,这个事情急不来,让无线电厂就这么继续满负荷生产吧,生产出来多少我们就先做多少,凑够一千台就往宁海这边发一次货,我再在这边想想办法。”

    老厂长那边叹息表示目前现在只能这样了,他随后告诉郑南现在厂里差不多后天能一共出厂九百台,可以先全发来宁海。

    郑南想了想回答可以,同时郑南还让老厂长告诉李兴和周敏德研制光刻机的工作不要停,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厂里提。

    “不管是要经费还是要任何机器,都可以提,现在厂里的产品大卖,有这个资本来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郑南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