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崇祯亦非笨伯,满怀深意地扫视了群臣一眼,然后才向朱慈娘道:“此辈可恶,按察清楚了么?” “回父皇,是儿亲审过了。” “那也不必再由内阁或三法司会审了!”崇祯声音极大,怒喝道:“世受国恩三百年,乃如此ì上报国耶?赐死,立刻赐死。同谋诸将,或斩或囚,由大元帅府审结发落……戒尔群臣,要引以为鉴,于今国事如此,再不ī发天良,甚至一心想着降贼,难道膜诛不得尔等么!” 自由北至南,崇祯也是一直隐忍,今日触动他心中块磊,此时训诫起来,言词中对群臣也是极不客气,,展翅更新组当下不少大臣想起皇帝脾气十分暴燥,经常一言不合,或是一龘件事不对,就会立刻派校尉宣读圣旨,拿捕下狱! 当下群臣害怕战栗,纷纷免冠下拜,不敢辜陈一词。 而更有人,心中原本就离心离德,此时委屈下拜,心里那些异样主张,却更加坚决了。 此次打了一小批,保金了一大批,也是实在情非得已。 要是穷治起来,怕是这个小朝廷立刻就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 “大元帅府,宜早誓师北上!”崇祯颇为心烦地瞟了群臣一眼,又把目光转向朱慈娘,这一次声音柔和很多,不过也是不容质疑的道:“今战火纷扰,皇太龘子为兵马大元帅,实非享受燕乐之时,吾儿当披袍挂帅,为联讨平不服!” 崇祯十七年五月中,南京,小校场。 到了五月的南京,丙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不过天并没有凉快下来,相反,却是更加闷热了。 朝廷新建在南京的消息,经过这么久的时间,终于传遍东南诸省。 各省复奏的公事呈文,地方大吏的效忠奏折,也是马不停蹄的送了过来。 各亲王、郡王、还有远在云南的黔国公府,也都是有土物呈贡。不取别的意思,就是一个包茅封贡,朝廷换了地方,可中央权威所在,这一层绝不容马虎! 已经有不少地方官员,奉旨来京述职,或是奉到新的圣旨,将漕粮物资,由原本的关库改送到南京城里来,源源不断的粮食、丝、绸缎、布匹,各种物资眨眼间就把南京各府库堆的满满当当的。 南来北往的客商,比平常也是多了很多,天子脚下,圣驾所在,难免就有不少人前来,寻访多出来的商机。 整个南京城,都是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之中。 而就在此时,皇太龘子将登坛拜帅,执掌天下兵马,奉命渡江北上的消息,也是在整个南京城中传扬开来!@。 第(3/3)页